近期,無論是美國陸軍的下一代裝備發(fā)展計劃、美國海軍的艦隊更新計劃還是美海軍陸戰(zhàn)隊的結構調整計劃,都紛紛打出“大國競爭”與“中國威脅”的“王牌”,以此作為爭取更多軍種和部門利益的籌碼。在近日美國國會與政府就開放無人機對外出口限制的拉鋸戰(zhàn)中,“中國因素”再次被拋了出來。
據美國《防務新聞》近日發(fā)布的評論稱,作為世界軍用無人機市場上的主要銷售國,中國制造的無人機正馳騁在中東多個國家的戰(zhàn)場上,執(zhí)行包括戰(zhàn)場監(jiān)控、火力支援、對地精確打擊等多種任務,且受到了中東客戶的廣泛好評。在良好的戰(zhàn)場表現和信譽的支持下,中國無人機對中東地區(qū)的出口量在不斷擴大,出口產品的種類不斷豐富,質量和收益也在不斷提升。
美媒認為,在中國對外出口的軍用無人機中,“彩虹”系列無人機和“翼龍”無人機尤為突出。美媒援引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官方發(fā)布的數據稱,自2014年以來,中國已經向沙特阿拉伯和伊拉克等多個國家出口超過30架“彩虹”4型無人機。該型無人機被廣泛運用于也門和伊拉克的反恐戰(zhàn)場,不僅顯示出優(yōu)異的戰(zhàn)斗性能,也因其在操作、部署和維護上的便利性和成本優(yōu)勢而廣受歡迎。
另據英國簡氏防務周刊網站報道稱,阿聯酋也向中國購買了性能更先進的“翼龍”2型無人機,且從中國引進了該型無人機的生產線。此外,還有超過10個國家正在與中國洽談引進軍用無人機的事宜。
作為在世界軍火市場長期位居榜首的國家,美國“眼紅”中國無人機暢銷的原因,自然是擔心中東軍火市場這塊“肥肉”縮水。中東地區(qū)的許多國家油氣資源富集,武器自主研發(fā)能力薄弱,在近年來又普遍陷入到長期戰(zhàn)事中,因而在需求與購買力方面都成為國際軍火市場上的“大戶”。
同時,由于沙特、阿聯酋和埃及等國家長期與美國保持著密切的軍事聯系,使得這些國家被美國視為它國武器難以染指的“禁臠”。然而,由于受到美國出口無人機政策限制,以及中國無人機在性能和成本上的競爭力等因素的影響,美國對中東的無人機出口頗為乏力。對于在經濟利益上斤斤計較的美國政府而言,這一現象顯然是不可忍受的。
此外,素來善于利用武器出口影響和干預國際局勢的美國,在觀察中國的武器出口時也不免“推己及人”。美國外交學者網站就曾發(fā)布評論稱,中國向中東國家出口無人機的舉動,可能導致使地區(qū)力量態(tài)勢發(fā)生轉變。美國認為,獲得中國無人機的國家將對周邊國家具有一定軍事技術優(yōu)勢,進而使該國更積極地運用武力應對安全威脅。
同時,也有美國智庫認為,中國無人機將成為中國借以打開中東軍火市場和其他商貿市場的敲門磚,甚至成為密切中國與中東國家關系的紐帶,而此舉將增加中國對中東地區(qū)的影響力,且無需像美國一樣進行政治甚至武力干預。雖然這種“以己度人”的想法缺乏事實依據,但無疑也反映了美國對中國軍品外銷市場擴大的的擔憂來源。
基于上述原因,美國政府和國會部分議員正在積極鼓吹開放美國對外出口軍用無人機的政策限制,以在武器出口利潤、裝備使用經驗和地區(qū)影響力等多方面將中國“排擠”出該地區(qū)。不過,從目前的美國內政治環(huán)境看,這種意愿尚難以立即實現。
由于無人機出口議題背后隱含著軍工利益集團和左翼政治集團的紛爭,這一問題也可能成為兩黨在中期選舉中借以相互攻訐,甚至延宕對方的政治議程的工具。因此,在美國國會的控制權歸屬塵埃落定前,解除無人機出口限制政策的議程恐怕還難見分曉。即使能夠在該問題上達成一致,由美政府各部門負責的審批和審核程序,以及國會授權程序,也將在一定程度上延宕無人機出口的進程。對于裝備需求量大且急迫的中東國家來說,上述因素都可能成為采購美國無人機的意愿“減分”。
轉載網絡:侵刪